刊名:电子科技
曾用名:电子科技杂志
主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ISSN:1007-7820
CN:61-1291/TN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568824
被引频次:33042
数据库收录: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2013);期刊分类:电子信息
记得曾听过一场 “态度是否决定一切”的辩论,论辩双方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唇枪舌战,妙语连珠,比赛过程自然是一如既往的精彩,但真正让我感兴趣的却是比赛结尾时主持人的一句总结:“不可否认,态度对每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一个需要态度的时代,因为在电子科技网络覆盖下越来越疏离而焦虑的我们,需要更多真实的面对,需要更多深刻的触动。”在媒体变化形式花样极尽渲染赛事的紧张热烈时,在语言的对击和碰撞全力撩拨观众的情绪冲动时,这句总结无疑具有清醒理性的思考意义,在彼时显得颇具理论深度,也因此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确实,态度是个人面对事物的观念,它往往决定了人们的行为定位、价值选择和精神追求,从乐观、勤勉的个人修养锻炼,到分享、尊重的社会道德建设,都可以被视为 “态度”涵义的各种外延分散。“人生所有的能力都必须排在态度之后。”这个不无偏激的全称判断,倒也为我们指明了一个事实:态度是一种生活状态,是一种生命体验,它是观察,是思考,是指引,是力量。
这就是我看到原来同事、传播学院师杰副教授 《凌波微步走台湾》初稿时的感想。虽然在我们曾经共事的几年里,我已经熟悉了她一贯开朗乐观的性格、豁达率直的气质,以及时不时流露出来的细腻敏感与感性跳跃的想象,但是还未曾见识过这位女侠客肩负行囊走江山的豪情。因此当初她跟我说想记录台湾之行时,我就曾做过多种假想,学院化的考察评论,布尔乔亚式的低调抒情,唯独没想到她会用这样私语化的行走游记来表明自己的态度。然而细细读下去,那种追求感性的自由自在,那种强调个性的独特发现,那种微带情怀的理性考量,确实是她专属的鲜明特征,确实是她该有的风格首选。
行走,可以是徜徉辽阔平原野漠的生命穿越,可以是沉浸山水丛林的人文跋涉,也可以是展现风土人情的文化游历。某种意义上说,选择一种行走方式,就等于选择了一种经验态度,所以梭罗的 《瓦尔登湖》采撷丰富广博的人文、地理、历史和动植物学知识,并由此思考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深邃命题,所以本雅明创作的 《拱廊街》在现代都市的喧闹嘈杂和声色光影中反思时间和空间中的个体存在。作为一个研究现代传媒文化的学者,师杰选择的方式是漫游,一种且行且看、边走边唱的漫步,一种个性随意、无拘无束却又不乏冷静观察和理性思考的行游。
事实上,当看到文稿中流水账式的生活点滴、生动别致的人事遭遇、智慧冷静的体念随想和情趣盎然的场景插图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像极了流行网络的博客日志,有一点随意,有一些散漫,有少许天真,有很多坦诚,表达的正是她本人对台湾的态度:没有走马观花的游览赏玩,没有人云亦云的抒情美谈,也没有高调空洞的政治论断,有的是自己的真切体验,是自己的具体实践,是自己的真诚触动。正如她在书中所言的:“我可以不像一般大陆游客那样走马观花10天跑完全岛,而是有充分的时间去欣赏、去观察这个牵动着两岸亲人几十年的宝岛。台湾到底什么样?只靠听说,只看新闻还不能呈现出它的全部。我对福州的朋友说:我要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去行走台湾,用我的眼睛我的鼻子我的嘴巴去观察去呼吸去感悟去品味台湾,要用我的姿态我的举止我的谈吐去传递大陆人现在的生活面貌。”这不仅是一个饶有趣味的过程,还是一个颇有意义的实践。对于台湾,我们看到的、听到的、甚至亲自感受到的各种信息实在不少,我们知道这里盛产兰花和珊瑚,知道这里遍植茶叶,知道这里有日月潭和阿里山,也知道这里有蓝绿党派阵营的争议和竞选……然而这样的台湾似乎是荧屏报刊上的静物,是书籍地图上的标志,这个海峡对岸的明珠宝岛,这个与大陆血脉相连而又长期分隔遥望的 “熟悉而陌生的地方”应该有更加平实生动的笑与泪,有更加庸常琐碎的烦与愁,它在基隆夜市的嘈杂喧嚣中有着什么心事?它在101大楼的热闹奢华里会上演怎样的剧情?那些夹杂着浓厚北方口音的 “外省人”对故乡有着怎样的回忆和念想?那些骑着电车戴着耳机的新世代对本土和大陆的发展又有着如何的想象和建构?……走近台湾,聆听台湾,触摸台湾,我们需要的也许不再是那些长篇大论齐整规范的平面介绍,而是更多细碎和琐屑的拼接,更多零乱而散淡的组合,更多像师杰这样絮絮叨叨而又细致敏感的发现。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纯粹个人的想法和心得,比如那些账簿式的记载和自得其乐的快活: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 网址: http://www.dzkjzz.cn/qikandaodu/2020/1007/495.html
上一篇:《现代导航》征稿通知
下一篇:专注家用与商用市场,与“索”同行20年 探访广